IBD動物模型構建攻略—吉妮歐生物技術實踐
發(fā)布時間:
2025-03-18
來源:
作者:
閱讀數(shù):
?實背景
IBD研究與治療的迫切需求
炎癥性腸?。↖BD)包括克羅恩病(CD)和潰瘍性結腸炎(UC),全球患者超千萬,病程遷延反復,10%患者最終進展為結腸癌。傳統(tǒng)藥物存在應答率低、副作用顯著等問題,亟需更貼近臨床病理特征的動物模型推動新藥研發(fā)。
一、DSS誘導的IBD模型原理:靶向腸道屏障損傷與免疫失衡
1、基于IBD核心病理機制:
屏障破壞:炎癥導致腸道上皮緊密連接蛋白降解
免疫失調:促炎因子(如TNF-α、IL-6)異常升高
菌群紊亂:致病菌易位激活固有免疫
2、實驗材料體系
標準化造模流程
Step 1:DSS誘導急性結腸炎
?自由飲用3% DSS溶液,持續(xù)7天;D8-D16給H4肽干預,D17取材。
?建立典型癥狀:腹瀉(第3天)、便血(第5天)
Step 2:模型評估
? 宏觀指標:結腸長度測量、疾病活動指數(shù)(DAI)評分
? 微觀評估
病理切片:隱窩結構破壞程度分級
免疫組化:ZO-1/Occludin蛋白表達檢測
造 模 結 果
在DSS模型中,吉妮歐技術體系顯示:
? 表型模擬成功:
• 實驗組小鼠出現(xiàn)典型體重下降(15%-20%)、血便、結腸縮短
• 病理顯示隱窩結構破壞、炎性細胞浸潤
? 干預效果顯著:
• H4肽治療組結腸黏膜完整性恢復
• 緊密連接蛋白表達量提升2-3倍
• 炎性細胞浸潤減少50%以上
結論與價值
01、成功構建DSS誘導型IBD模型,重現(xiàn)人類疾病核心特征
02、為IBD機制研究及藥物篩選提供標準化平臺
二、TNBS誘導的IBD模型原理:乙醇破壞黏膜,激活免疫反應,引發(fā)透壁性炎癥。
Step 1:動物準備
?選用6-8周齡雄性大鼠/小鼠(200-300g)
?提前1周適應環(huán)境,實驗前禁食12-24小時
Step 2:造模操作
?每天固定10:00與18:00進行灌胃給藥,每天兩次,給藥前1h禁食,持續(xù)31天
?給藥方案:
于D3、D10、D17、D24天采用45%無水乙醇聯(lián)合TNBS(劑量階梯遞增至50mg/kg)灌腸造模。
Step 3:后續(xù)處理
?恢復自由飲食,觀察動物狀態(tài)
?按實驗設計進行藥物干預
Step 4:結果驗證
? 生存率:生存情況,評估模型的嚴重程度
? 病理檢測:腸道HE染色觀察炎癥
? 生化指標:檢測TNF-α、IL-6等炎癥因子
三、T細胞誘導的腸炎模型原理:CD4+CD45RBhigh T細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后,因缺乏調節(jié)性T細胞而過度活化,引發(fā)腸道炎癥。
Step 1:準備階段
?供體鼠:C57BL/6小鼠,提取脾臟的CD4+CD45RBhigh T細胞。
?受體鼠:RAG2 KO小鼠(缺乏T/B細胞)
?細胞純化:磁珠分選確保高純度CD4+CD45RBhigh T細胞。
Step 2:造模操作
?細胞轉移:向受體鼠尾靜脈輸注1×10?個CD4+CD45RBhigh T細胞。
?炎癥誘導:接觸腸道抗原后被激活形成結腸炎性T細胞,分泌細胞因子,導致腸道嚴重炎癥發(fā)生。
Step 3:結果驗證
? 體重監(jiān)測:記錄每周體重情況。
? 糞便分析:觀察糞便形態(tài)變化。
? 病理檢測:HE染色評估腸炎損傷。
吉妮歐生物技術優(yōu)勢
1、精準模型構建
• 多模型選擇:DSS急性/慢性模型、TNBS化學誘導模型、T細胞誘導模型、IL-10基因缺陷自發(fā)模型
• 表型標準化:建立DAI評分、組織病理分級等量化標準
2、多維評價體系
• 菌群-免疫互作分析(16S rRNA測序+流式細胞術)
3、全流程服務
• 從模型定制、藥效評價到機制研究的完整解決方案
TNBS、DSS和T細胞三種不同方式
誘導的IBD模型該如何選擇?
具體選擇策略
研究急性炎癥或藥物篩選 → DSS模型
(快速、低成本)
研究克羅恩病樣透壁炎癥 → TNBS模型
(需注意品系敏感性)
探索T細胞或微生物調控機制 → T細胞轉移模型
(需免疫缺陷鼠支持)
立即獲取IBD模型解決方案
私信咨詢
上一頁
上一頁
相關新聞